阅读:6431回复:1
癌症来了我该怎么办?图片:3136757140464098018.jpg 28%的癌症患者想“自杀” 癌症一直被认为是最可怕的一种疾病,因此,癌症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比如恐惧抑郁、猜疑、失眠、绝望、焦虑等反应及行为退缩、自杀等行为。 今年8月份,武汉一名70岁的老汉,帮助罹患结肠癌的老伴叶婆婆沉江自杀,结果获刑4年。原来,老伴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发生了肝转移,不幸的是,她还 有心脏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在一个多月出院后,因病情恶化,老人疼痛难忍无法入睡,难以进食,卧床不起。她认为,人死了沉入江中,很干净,又不给儿女添 麻烦。于是,叶婆婆苦求老伴将她送到江边,“尽快了结一生”。 这则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表示,患了癌症,悲惨的结局让人 心酸又无奈。实际上,对于很多肿瘤患者,他们因为疾病,在身体和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据调查,在肿瘤患者中,有48%的人出现顽固性失眠、恐惧、焦 虑、抑郁,还有32%的人反复持续的疼痛,还有食欲不振、便秘、体重下降等症状,甚至有28%的人出现自杀和死亡的念头。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指出,目前,我们在肿瘤治疗上过于追求医疗技术的提高,却忽略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实际上,除了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与精神障碍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进行心理干预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干预在三个时期最关键 多数癌症病人,不能治愈,只能减轻病痛,延长生命。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对每个患者都很重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专职心理护士黄薇告诉记者,在肿瘤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特别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1)当得知是癌症的诊断后,患者大多会经历震惊、怀疑、否认、愤怒、恐惧等情绪。这个时期是十分需要心理辅导的。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被诊断为肺癌晚 期,当她知道病情后,周身不适,睡眠很差。在晚上,感觉后背部疼痛,用止痛药均无效,患者痛苦不堪,自诉不想活了。黄薇说,“谈癌色变”仍然是大部分人的 反应,患者获知患癌的诊断后往往会因联想到死亡和痛苦而产生极大的恐惧。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向患者解释“癌症≠死亡”,强调治愈的希望和成功个案,以帮 助其减轻恐慌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患者需要一些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来平复心情,尤其是男性。应允许患者在安全的环境里独处冷静一段时间,适当表达关 心,帮助患者度过心理缓冲期,慢慢接受患癌的消息。 (2)在治疗中后期,患者经历各种治疗的痛苦体验后,已能接受患癌的现实,但心理情 绪容易受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而产生波动起伏。比如在治疗中后期,治疗(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逐渐涌现或日益严重,患者往往承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 不仅会出现焦虑不安、厌世绝望、治疗依从性差等心理行为。不过,很多患者也能够坦然面对治疗,比如李开复自己本人也在微博中公告:癌症是慢性病,抗癌需要 多方面的长期抗争。 (3)当获知癌症复发时,患者常因体验到“死亡的威胁”而出现情感震荡,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往往比最初得知患癌时更 强烈。有的患者会开始为死亡作安排,向家人交代后事。黄薇指出,此时可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如果患者已在心理上接受谈及 死亡,可适当逐步介入生死教育。 |
|
1#
发布于:2014-03-06 17:30
专家观点
徐瑞华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负面情绪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美国推行一种“信心”疗法。美国有一位中年男子得了癌症,当时他妻子正怀孕,他决心活到孩子出世那一天。强烈的生存欲望使他战胜了癌症,他活下来了。1990年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报道这一消息时,这位男子已活了20年。 有人根据临床经验指出,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多数并不是癌症本身,而是被癌症吓倒,致使精神崩溃,免疫机能急骤下降,并发症百出而死亡。而良好的精神情绪(心理)以及应有的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能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症向好的方向转变。 黄薇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职心理护士 晚期肿瘤病人更需临终关怀 尽管经过手术,放化疗,仍阻止不了癌症的进展,这会引起不仅是病人还有医生的无助感。但此时,医生也并非什么都不做,对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会有疼痛、水肿、气促等晚期躯体症状,此时用药物控制疼痛,帮助患者控制舒缓负面情绪,可以排解其心理痛苦。 另外,对于癌症病人而言,治愈疾病和康复的希望落空,并不等于病人就没有愿望,很多人在临终时都有自己的愿望,担心自己失去自控力或丧失尊严,对死亡产 生极大恐惧。满足其愿望,并且协助其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准备,认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平静面对死亡。癌症晚期或临终阶段,诊治中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也非 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