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493回复:0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少些唑来膦酸也无妨
芝加哥——据在2014 ASCO上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指出,随着时间的迁移,罹患乳腺癌骨转移的女性可逐渐减少骨重建药物的应用,同时治疗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会因为治疗频率的降低而受到影响。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于Texas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Hortobagyi教授指出,既往研究中证实唑来膦酸能降低骨转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骨折和脊髓压迫。其结果就是在患者确诊了骨转移之后,在第一年临床医生每3至4周就给患者静脉滴注4mg的唑来膦酸(4mg是经美国FDA所批准的标准的治疗剂量)。 然而在随机研究OPTIMIZE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关于唑来膦酸的治疗存在小剂量治疗方案——每12周给药一次,研究结果提示在经过一年的标准方案治疗后,采用上述方案的效果与每月一次治疗方案相似。 研究者们将403名乳腺癌骨转移的女性患者随机分组,结果提示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在每月一次组和每12周一次组中相似,前者为22.0%,后者为23.2%,这提示在降低了治疗频率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劣于标准方案。 研究者采用非劣效性研究设计,本研究中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9月。在本研究的入组之前,所有的受试者都至少接受9个治疗剂量的双磷酸盐类药物的静滴治疗,或为唑来膦酸,或为帕米膦酸。 来自于加州大学Jonsson综合肿瘤中心的Ganz指出,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可从多方面获益。在Granz谈及患者在接受过标准治疗方案1年之后的治疗时,她认为患者没有必要每4周来接受一次治疗。治疗频率的降低和治疗剂量的减少意味着毒性反应的降低、费用的减少,以及患者不便的减少。 在上述两个不同的治疗强度组中,其他关于疗效的评价如至首次骨骼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骨转化指标都具有相似的结果。ASCO新闻材料指出,这些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目前为止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指出在1年之后的最佳治疗方案如何。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个不同治疗组中的安全性特征也相似。 研究者假设降低给药频率或许能减少与唑来膦酸治疗相关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风险。Dr. Hortobagyi指出,与其他的双磷酸盐类药物相似,唑来膦酸存在一些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其中下颌坏死、长骨骨折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尤为引人注意。 与标准每月治疗的剂量相比,减少用药频率后出现下颌坏死的患者减少(2/0),并且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率也降低(7.9%/9.6%)。没有出现长骨骨折的病例(不典型股骨骨折)。然而,这些结果却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r. Hortobagyi指出,如果我们要做出非劣效性结果的判断,那我们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因为研究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还存在一些统计相关的问题。本研究属于中等规模的研究。 研究由诺华制药资助。Dr. Hortobagyi和其他共同作者与诺华制药存在经济联系。共同作者中包括诺华公司员工。Dr Ganz声明不存在任何经济关系。 信源地址: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5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