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73回复:1
减肥是头等大事,为什么要减肥?
国庆长假里,期盼已久的国庆长假终于来了,相信很多人都开启了“逛吃逛吃”的模式。
从中餐到西餐,从街头小吃转移到高级酒店,从各式甜品到深夜美味,在大快朵颐的同时,逢年过节胖三斤的定律又一次再向我们招手。 等等,在热情拥抱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得管住自己的嘴,因为,一不当心,肥胖就会找上门,伴随肥胖而来的则是各种想甩却一时难以甩掉的健康隐患,比如,乳腺癌。 医学届的权威期刊《临床肿瘤杂志》就把肥胖与乳腺癌之间的种种瓜葛娓娓道来。 肥胖是种病! 是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判定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的定义,并不是我们所谓的超过了XX公斤之类的表述,而是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定义。 BMI的计算方式很简单: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自己也能很简单地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BMI指数。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下,BMI等于或大于25为超重,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按照这个标准来看,2014年全球有超过19亿成人超重,5亿多人肥胖。 不就是肉多点了吗,为什么要把胖与疾病挂钩呢? 如今,已有充足的研究表明,脂肪过多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在内众多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深入研究了肥胖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然而就肥胖对癌症影响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表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且乳腺癌、胰腺癌等更加青睐肥胖一族。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2007年,牛津大学癌症流行病学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绝经后期肥胖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通过对120万50-64岁的英国女性的随访显示,绝经后期肥胖女性发生乳腺癌风险高30%。 200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癌症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纳入34个研究、包含250万女性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BMI与绝经前乳腺癌风险关系存在种族差异,其中在亚洲人群中,BMI增加与绝经前乳腺癌风险增加呈强相关。 2012年,美国国家乳腺与肠外科辅助治疗研究计划(NSABP)专门调查了5864名绝经前女性,结果发现较高的BMI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且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BMI<25女性的1.7倍。 肥胖有何过错? 越来越多直观的数字和研究告诉我们,肥胖与乳腺癌脱不了干系。 那么,为什么乳腺癌就青睐胖子呢? 脂肪组织创造了一个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炎症环境 脂肪细胞与乳腺癌细胞接触形成了炎症肿瘤微环境,一些炎症细胞因子增强了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化疗耐药。 脂肪组织帮助了肿瘤血管生成 有研究表明,肥胖的脂肪细胞中瘦素和炎症细胞因子增多,可上调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刺激乳腺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乳腺癌肿瘤的发展。 脂肪组织催化产生的雌激素,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绝经后期的女性来说,雌激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催化。肥胖脂肪组织中升高的炎症因子可刺激芳香化酶的表达,增加局部和循环中的雌激素,促进局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 肥胖对体内抗肿瘤免疫细胞产生的不利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肥胖个体中免疫细胞如外周血CD8+T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增殖下降,同时在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其活性均减弱 减肥管用! 那么,减肥有用吗?有! 2006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对年龄超过18岁的女性长期随访发现,绝经后女性体重减轻超过10kg,其患乳腺癌风险下降57%。 2008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显示,减重手术患者5年内乳腺癌发生风险下降78%。 2009年,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研究所纳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证实,肥胖女性减重手术后平均体重减少19.9kg,其癌症发生风险下降42%。 所以,不必太过悲伤,要想与肥胖这一健康隐患说再见,只需管住嘴,迈开腿,去运动!这一点在节假日中尤为重要。 节日减肥法 吃大餐,也不能拒绝吃早餐; 把饮料换成水或者茶; 餐前餐后多吃水果; 多喝汤水,当然指清单的菜汤; 拒绝油腻的美食; 少贪杯; 饭后记得多走动; 睡前喝杯温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