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953回复:0
来看看专家对于乳癌的独到见解
如今,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在肿瘤医院已经超过90%,这要归功于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乳腺癌认识的提高,包括对乳腺筛查的重视,以及一些传统误区、偏见的纠正。
当“活下来”不那么困难的时候,自然会在意如何更好地“活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柳光宇,根据他多年的在乳腺癌领域的行医经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带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身体要“完整” 柳光宇回忆,相比十年前,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做完切除手术后需要乳房重建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25年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单一、局限,所有策略的制定都依靠于习惯和经验; 而如今,我们拥有了更便捷、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保留乳房手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等治疗手段,以同样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柳光宇说。 曾经,不少女性患者在做完手术后,会选择“水袋”作为临时用“乳房”,反正塞进衣服里也看不到,能有个形状就行。 后来,手术后长期生存,且神采奕奕的患者越来越多。也是因为这个现状,大家开始关注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管理。有越来越多女性选择在乳腺癌手术后接受乳房重建手术,她们希望自己的身体能保持完整性。 的确,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接受乳房重建手术已不再是难事。 对于必须通过手术切除乳房的乳腺疾病患者来说,近年来,人工乳房的接受度呈上升的趋势。人工乳房成为不少乳腺疾病患者在术后康复阶段中的首选。 这一趋势也带动了不少医药企业专注于人工乳房这一领域的研发。比如,十多年来,作为国内领先的乳腺术后康复用品企业,上海雪伦就已经开发了15大系列近200种规格的硅胶义乳及专用文胸等相关配套产品。 同时,随着3D打印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中,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人工乳房也不是梦想。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暨第二届上海乳腺癌康复论坛中,雪伦公司展示了人工乳房中的3D定制款,随即成为会场内外的热点。 心理也要“完整” 身体上的“完整”以如今的技术,基本已经可以满足,但心理上是否真的准备好再一次融入社会,进入家庭?这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困惑和焦虑。 “鼓励患者抱团取暖,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柳光宇说道。有些没结婚的患者担心自己再也找不到另一半,已经结婚的害怕性生活或者担心自己无法生育。 “我经常会把一些术后生完宝宝的患者故事告诉她们,也会给她们看宝宝的照片。”柳光宇认为,这就是“榜样”的积极作用。这些“事实”,足以粉碎那些子虚乌有的网络谣言。 当然,并非所有术后患者都能生育。但不能生育,不代表生活就终结了。“我也经常和患者讲姚贝娜的故事。”柳光宇感叹,她是一个名人,临走时捐出了眼角膜。她以这种方式,活在了大家的心里,这也是一种“活着的意义”。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进入康复期之后,其实半年随访一次就行。 面对一些恨不得每月报道一次的焦虑型患者,柳光宇的建议是:半年来一次就行,一方面是随访的确不需要太频繁,另一方面医生建议半年来一次,说明问题不大。 而对于有些“心太大”的患者,定好时间的随访,常常见不着人,柳光宇也很着急。毕竟随访期间,医生还是能看出些许问题的。及早介入治疗,能巩固此前乳腺癌手术的成果。 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柳光宇归根结底认为,还是要调整心态。他希望患者自己能有信心,也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的支持。这种支持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从理念上有所改变。平等对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