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扇子
医师
医师
  • 注册日期2017-02-23
  • 金钱2570RMB
  • 威望170点
  • 贡献值0点
  • 交易币0
阅读:3025回复:0

最好的修行,是放过自己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9-06 10:00
世说有一和尚,习俭从善多年,一心钻研佛道,渴望有朝一日能脱离苦海平登极乐,修成正果。

为了提高自己的佛法修为,和尚每天都要熟读不同的经文。据说,他所看过的经文数量,已远远不止八百卷。

和尚非常用功,把一切经文里的佛理都背得滚瓜烂熟,早诵晚念,青灯为伴。他的虔诚和执著,打动了寺里的每一个人。

但奇怪的是,和尚从6岁苦修到76岁,仍无法得道开悟。而令,和尚已经老了,旧日所记的经文已经忘却了大半,但他依然勤俭如昨。

终于有一天,他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问他:“你苦学佛法,是为何故?”

和尚老老实实地说:“先求自渡,再求渡人。”

佛祖再次问他:“你从八百卷经文里获得了什么?”

和尚寻思了许久,说来说去,还是经文里的话。

佛祖只得摇头:“佛法是船。世间的一切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皆属苦海。你若想就此抵达彼岸,脱离苦海,就得首先明白如何乘船以及如何弃船。”

和尚听后顿悟,从此心如止水,再不苦修佛理。

佛理是船,须修也须弃。在茫茫苦海中,佛理如夜中明灯,指引人前行。抵达彼端之后,却再不可执著留恋,抱船登岸。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心中所要渡的乃是自己,并非船。

由此自省,回望我们的半生历程。负笈求学多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安定的生活。

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肯安于现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骄不躁,不惊不羡,不谗不媚,不欲不求?曾经苦读诗书,精研伦理,到头来还是不能放过自己。

《雍正王朝》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明理。

世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把‘理’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也就不会偏到哪去。但又不能够认死理,可是道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

于是,我们前仆后继,通宵达旦,焚膏继晷,挑灯苦读。

多年后,博古通今,却照样还是看不开,理不透。甚至,早已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是所明白的道理重重困住,不可挣脱。

从佛理的角度来看,理论不就是渡人的船吗?可为何我们在抵迭真理的彼端之时,却总是无法抛开旧日的尘俗观念?总是要一意孤行,抱船守地,故步自封?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知识不也是渡人的船吗?苦习它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能明智通理,洁净精微吗?可为何我们越是读书,就越是容易被物欲所蒙蔽,越是容易利欲熏心呢?

修佛乃修心,不是信佛,吃素,就可以长命百岁,往生成仙。其本质目的,是通过佛理的引导,自我开化,自我顿悟,逐渐拥有广渡世间恶,笑解众生丑的境界。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宝贵的修行?不论贫贱富贵,长短高低,最终都要化为黄土青烟。有人在赶往这个必然结局的路上,纵欲寡欢;也有人在匆忙而又布满苦难的时光中,找到了自渡的船。

想起朋友卜宗晖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某天,有一个清洁工死了,她的灵魂依然像生前的身体那样附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有一个挑山工死了,他的灵魂还紧紧趴在山崖边,不敢轻易动弹;

有一个渔民死了,他的灵魂却始终漂浮在水上无法逃脱……

后来佛祖实在不忍心他们死后再承受如此多的痛苦,终于驱散了他们的灵魂。

其实,每个人的灵魂不仅仅有一种固定的姿势,哪怕它再沉重再平凡,只要敢于冲破束缚,放过自己,也能够获得飞翔的资格。

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只懂得如何乘船,却不懂得如何弃船。

活着只不过是一场自我修行,一切的磨难和困苦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学会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