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99回复:0
哪些辐射可能致癌? 平时怎样减少风险?
过安检机、医疗检查、手机上网、乘坐动车、装修石材……
生活中跟“辐射”沾边的事物一大把,哪些辐射“无足轻重”? 哪些辐射可能致癌? 平时怎样减少风险? 我们邀请几位专家来做了相关解读。 「医疗辐射」不必恐惧 在各类辐射阴影下,许多人不禁对胸透、CT等带辐射检查产生拒斥心理,一味拒绝。 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主任吴金通医生介绍: 利用胸透、CT等进行检查要谨慎使用,但患者有适应证时,不可一味拒斥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正常的人群在较长间隔时间内,根据客观的医疗需要,做一次检查的危害是很小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型各类仪器也使辐射剂量减少,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 专家强调说,“适当”应用非常关键,盲目恐惧无益于患者的正常治疗。 首先,要确定患者在什么症状下才真正需要进行检查,有些时候胸透、胸片、CT扫描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为了诊断严重的头部创伤或内脏损伤,为了诊断急腹症或者肿瘤。) 但是,要强调的是,需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尤其避免反复做这类检查。 另外,患者看病时,建议把以前做过的片子带上,尽量避免过度和重复检查。 另外,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减轻辐射。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真正意义上,很多疾患是否与受到辐射影响有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确定。 任何能发光发热的东西都有辐射,只不过强度和密度不同罢了。 自然界中也有各种天然射线的存在,如宇宙射线,以及存在于土壤、水和大气中的某些射线,这种天然辐射对人几乎没有危害。 生活中的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 电离辐射 在医院里拍胸片或胸透,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使身体受到X线辐射。 ▼ 电磁辐射 日常生活中,家电、卫星通讯装置辐射等。 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影响到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 此外,电磁波对细胞造不成变性,即便有损伤也是加热性的。 X射线、伽玛射线,剂量大了以后,才会造成人体细胞变性,这是最大的区别。 如怀疑自已受到辐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辐射状况的检查,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辐射≠“致癌” 许多人一听到某某事物带来的辐射“可能致癌”就诚惶诚恐,其实大可不必。 专家介绍,在『致癌危害等级』的词条解释中,致癌性组别的第2组划分为2A组或2B组。 对于手机上网这类2B组致癌物,意思是“或许”、“可疑”、“有可能”,简单说就是致癌可能性很低,泡菜、咖啡、卫生球、汽油、塑化剂都属于此级别。 每一个致癌物,要想达到致癌效果,都需要一定的剂量、致癌条件,例如手机上网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同样如此。 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扣上患癌的帽子。 在无线通讯、家电、IT产品足够普及的今天,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背景值早就超过100μw每平米,不少电器开启瞬间的辐射量都超过1000μw每平米 究竟多少剂量的辐射,要接受辐射多长时间才可能致癌,学界并无一致结论,无须过度恐慌。 某种事物长期接触可能致癌,跟『长期在路上走可能被车撞』有点类似。 距离是最好的防护 有些辐射说白了就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而距离是最好的防护方式! 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林赐荣医生强调,辐射没有那么可怕,适当的距离是防护的第一秘诀,距离越大受辐射的危害就越小。 ▼ 生活中你要知道这些: 经常擦拭电脑、电视机的显示器灰尘,也就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了。 看电视的距离要在4米以上,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最持久的辐射。 使用电吹风时,辐射离头部距离比其他电器要近,所以使用时间尽量减短; 打开微波炉、取暖器后尽量离开,离人至少1?m,保持距离以达到防护作用,孕妇和小孩更要远离; 电热毯如果能用热水袋等代替,则最好不用; 此外,手机拨出未接通时,辐射强度最大; 长时间通话时,可以尝试使用耳机。睡觉时手机别放枕头边,最好关机。 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挂在腰上或塞在大衣口袋里。 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安排,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不要集中摆放。 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建议大家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必须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