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yi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注册日期2009-10-26
  • 金钱3445RMB
  • 威望557点
  • 贡献值1点
  • 交易币0
阅读:6306回复:0

生活哲理:吃人一口还人一斗(转)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8-03 14:41
  小时候,我经常听外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人一口,还人一斗。”当时我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总认为她老人家说的不太对,因为这种还帐有点太昂贵了,那一小口饭与一斗米的比差可是几百倍乃至上千倍,哪有用这种概率还债的。

  随着我步履匆匆地走到今天,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发现这可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怀,主要表现就是知恩图报。有一句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当你在饥肠辘辘时,那一口饭的恩情是极其珍贵,一口饭就是救了一条命,如果你的命被救下来,才会有你后来的事业,才会有你后来的辉煌。

  所以早年的这一口远远比后来的一斗还要昂贵,还要有价值。没有那一口,根本就没有后来那一斗。乡土老百姓“吃人一口还人一斗”这句知恩图报的俗语倒很形象。

  记得在自然灾害极度困难的岁月,那时乡村老百姓生活确实相当困难,几乎每家坛子里都没有二升米,多是吃野菜度饥荒,有好多人没有熬过饥荒,鲜活的生命被夭折了,逃荒要饭者无数。当时我家好一点,亏的是外婆和母亲特别勤劳,将家前屋后小产地都利用起来,每天多吃了一点瓜菜代。

  记得有一天傍晚,一个黑汉子来到我家门前乞讨,外婆给了他一碗热菜汤稀粥,留他在灶边的草堆里过了一夜,把一床破棉絮给他盖上,第二天一早这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三年以后临近春节的一天,我家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带着一个腊肉腿和两只老母鸡来看望我外婆,还在我外婆面前一跪,说叫收下他这个儿子。

  此君就是外婆那次邂逅的黑脸汉子,他说当时如果不是外婆给了他一碗热汤和那温暖的一宿,他就有可能饿死或者冻死在荒郊。外婆说什么也不接受,但汉子的真诚之心没有减弱,此后逢年过节这汉子都要送来礼物。外婆年老时,他还特地撑着小船把外婆带家去住了段日子。外婆在弥留时特地嘱咐我们在她归西时要通知干儿子,在葬礼那天这汉子显得特别伤心。连我们都被他这种真诚感动,我一直称他黑舅,两家亲密来往了好多年。

  我家邻居巧婶也是一位善菩萨,在灾荒年月收留了一对逃荒的母女,那娘儿俩饿得风吹跌倒,那女儿还得了麻疹,巧婶把她们留在家里住了半个月,请郎中开药单子,把那个小女孩的麻疹治好,那是几年以后,一个很漂亮而又水灵的姑娘送上门来,同巧婶的儿子秃哥结了婚,不要彩礼不办酒席,巧婶喜欢得眼笑眯了。一个庄子还就真没有她这样贤惠的美女媳妇,没有一个人不羡慕巧婶福德,秃哥不起眼,几个姑娘都吹了,其实她们都没有这水妹子的人品和人格。相夫教子,现在儿子孙女儿都是走出去的大学生。巧婶临死时媳妇无限悲痛,妈妈长妈妈短的哭着,巧婶含笑归去,感到无限欣慰。如今这个巧媳妇也老了,在村里人气特别好,家家有喜事,都请她去当全福娘呢。

  其实一个善良的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图人家回报,特别是乡野农民,他们只是从一颗善良的心出发,如果从斤斤计较的观点出发,也不会有施舍的局面和场面。在特别困难的时候,特别是无助的时候,如果能够遇到甘泉般的资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说这时候只有一些不把金钱至上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利的人、不善于钻营的人才能做得出这种无私的举动。

  难道不是吗?不缺钱的人偏偏还有人巴结他,为他送礼,为他孝敬,而真正困苦的人,那些高贵者却没有看过一眼。所以,在吃人一口的时候是一种很难得的施舍,对于这难得的施舍,做为我们正常有血性的人来说就要知恩图报,特别在恩人遇到困难时,曾接受过施舍的人就不应该坐视不管,就应该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社会也许就是这样的曲折回肠,那些不考虑自己的人,不为自己谋利益的人往往是一心想着他人,自己就会遭遇痛苦,因为他们没有积蓄,身体里没有过多的脂肪,刺骨的寒风偏偏紧盯着他不放。好心也有可能没有好报,但应该说社会的真情不会变,社会的道德不会变。

  我们有责任通过宣传呼吁把社会的人性道德扩大,我们应该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够好心得到好报。这种解决方法的起点就是“吃人一口还人一斗”,当你已经富裕的时候,当你已经走出困境的时候,当你有了光彩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你曾经在没有出道时所得到的恩惠,从而去回报你的恩人,也帮助另一些仍然深陷在痛苦之中的人。

  所以,我想如果“吃人一口还人一斗”这种精神能发扬光大,社会也就会多了一份光明,多了一点光彩。这一点,我在时刻牢记着。

  雪伦粉红丝带点评:很简单的道理,有恩报恩,将恩惠传递下去,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或许现在做好事的好心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太多的顾虑而放弃了做人的初衷,但我们依旧相信着,在这个世界上,保持一颗好心,多做一些好事,记得报答别人的恩情,也记得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论坛_天府情感
游客

返回顶部